2013年10月自考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原理
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6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事实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37
2.“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
A.《说文解字》 B.《进学解》
C.《劝学篇》 D.《孟子·尽心上》
正确答案:D(1分)教材P4
3.“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
A.沛西·能 B.孟禄
C.布鲁纳 D.布卢姆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2
4.欧洲中世纪“骑士教育”主要是
A.终身教育 B.宗教教育
C.义务教育 D.世俗教育
正确答案:D(1分)教材P21
5.德国的狄尔泰和斯普朗格的观点属于
A.文化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45
6.书院是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教育机构,它的名称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48
7.将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以保持文化在空间上的同一性。这种文化传输方式是
A.文化传递 B.文化保存
C.文化交流 D.文化传播
正确答案:D(1分)教材P80
8.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是
A.感觉运动时期 B.前运算时期
C.具体运算时期 D.形式运算时期
正确答案:D(1分)教材P94
9.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理论是
A.“教学与发展” B.“一般发展”
C.“最近发展区” D.“程序教学”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93
10.下列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说”的是
A.分析—联想—系统—方法 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C.综合—联想—系统—方法 D.明了—联想—系统—综合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53
11.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社会实践
C.课外活动 D.校外活动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62
12.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方式中,能在短时间内与多数家长取得联系且效率较高的方式是
A.互相访问 B.通讯联系
C.家长会 D.学校开放日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328
13.在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父母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326
14.下列属于家庭教育特点的是
A.系统化 B.情感化
C.规范化 D.制度化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316
15.卢梭主张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神学教育目的论 D.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69
16.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A.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要素之一
B.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组成要素之一
C.教育目的等同于教育方针
D.教育方针从属于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65
17.实质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斯宾塞 B.斯金纳
C.社威 D.裴斯泰洛齐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27
18.我国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50
19.古代雅典教育制度的特点是
A.军事教育 B.知识教育
C.商业教育 D.政治教育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32
20.双轨学制主要存在于
A.欧洲国家 B.亚洲国家
C.美洲国家 D.非洲国家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39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教育方法
正确答案:教材P250
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22.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正确答案:教材P31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
23.分支型学制
正确答案:教材P140
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学制特色又有双轨学制某些特色的新型学制。其特点是“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右(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
24.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教材P162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子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枕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设定。
25.学校教育制度
正确答案:教材P129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运行规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简述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
正确答案:教材P20
(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成骑士。
(2)学校教育既其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其有严格的等级性成浓厚的宗教性。
(3)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4)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的教育教学思想。
27.简述教育的社会性的表现形式。
正确答案:教材P57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全耍的表现形式,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2)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而表现出教育的历史性。
(4)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的阶级性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的阶级要求井为它服务。
(5)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的民族性,一般指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民族心理结构在教育上的反映。
28.简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正确答案:教材P104
教育之所以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
(3)在人的一生中,育少年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好受教育的时期。
29.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正确答案:教材P186
(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
(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4)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老身心发展的规律。
30.简述运用提问法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教材P271
提问法的基本要求是:
(1)所提问题应当指称明确、难易得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2)提问的问题和针对的对象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因为提问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往往要求通过个别学生的提间达到教育全体的功效。
(3)谈话要有一定的计划和步骤,同时要掌握好讨论进行的时间。
(4)结束提问时应引导学生做出适当的总结。
31.简述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
正确答案:教材P321
(1)街道、胡同、邻里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进入学龄期后,孩子们生活的范围日益扩大,从家庭扩展到社会。街道、胡同、邻里首先成为他们活动的基地,成为他们社会学习的重要场所。
(2)社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社区教育,指社区发挥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作用。社区利用自己的各种资源,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践、调奋、职业教育等所需要的场所设备,以及各种经济和物质的支持;学校向社区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或者组织进行各种文化活动。
(3)各种校外机构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各种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之家,少年科技站、业余体校以及各种校外活动站.对满足儿童和青少年成长所需要的多方面猫求,特别是由于个性差异导致的每个学生不同的特殊兴趣爱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4)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大众传播媒介一般指报刊,广播、电视、电形、戏剧。目前,许多人认为计算机网络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新成员,而且其影响要超过其他种类。
四、论述题(本题13分)
32.试论述我国德育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教材P213
德育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从基本的道德教育开始,德育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
第一,基本德育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做人的教育)。
第二,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第三,较离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与理想教育等。依据这一层次,我国德育的重点具体说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本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
(2)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要的内容之一。
(3)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对祖国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努力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
(4)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爱国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要表现是自觉维护民主与法制。民主制度、关于民主的教育是现代社会及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
(5)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人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它是人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伦理观、审美观、科学观等等的总和。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3.案例:
Z老师从重点大学数学系刚毕业,在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担任初二数学教师并兼班主任。他热爱教师职业,工作非常投入,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育学生和提高成绩的目的。每天早上他准点到学生宿舍唤醒学生,组织学生集体出操。放学后,他还会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若有同学交头接耳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Z老师或语言提醒或严厉批评。学期过半,除了个别同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以外,其他方面都令他满意。然而,后来发生的两件事使他和全班同学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一件事是学校要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他决定上报L同学,班干部和部分学生建议投票选举,他断然否定。他说:“我和你们朝夕相处,我最了解班干部的情况。”于是,同学们也就不再争辩。
另一件事是有一天上课,他发现W同学总是低着头,当他来到W同学身边时,发现他正在看武侠小说。Z老师很生气,抢过书撕成碎片,说:“你不想听课就滚出去!”从此,同学们见了他都绕着走,上课的气氛也沉闷了许多。有同学把此事公布到了学校的网络论坛上,校长看到了帖子后找他谈话,对他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师生关系的相关理论分析Z老师的言行。
正确答案:教材P279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和平等的,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应该是相统一的,在此案例中,Z老师的言行是没有遵守合理的师生关系的。
一、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的学说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合理地继承前人思想观点和不断研究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师生关系的学说。这种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教育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
1、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丰畜而复杂的,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教育活动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教师在知识经验方面、在能力智慧方面、在社会化水平方面,从总体而言必须高于学生,这是教学活动得以构成和发生的必要条件。然而,除了教与学的关系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其他关系,主要是间样作为社会成员的彼此交往的关系,实际上教与学的关系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实现的,而不是孤立地发生的。
2、在专制的或等级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尊卑贵贱的界限,师生关系必然也是不平等的:在民主的社会中,承认并且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在人格和基本权利义务上的平等.师生关系也必然体现出这种平等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和方向是民主和平等,师生关系也必须是民主和平等的,教与学关系中的不平等必须与此协调和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时候.不能够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发号摘令,而应当是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之上的讨论和说服,无论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上,都是如此。
3、在我国提倡和追求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就是强调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强调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实际上,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校除了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外,还是他们完成社会化的场所。中小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人际交往模式,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他们进入社会后所采取的人际交往模式。可以说,在学校中缺乏与他人民主、平等相处经历和经验的人,在社会上将很难与他人民主、平等地相处。
4、民主平等的关系与教师主导作用井不冲突。前者主要习限于师生关系的社会方面,后者主要说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民主平等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在各种水平上高于学生,也不否认教师应当坚持主导作用,不否认教师对于学生的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批评。但是,坚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意味若.教师的主导作用决不能等同于教师的高高在上和独断专行。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