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及答案
一、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一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9.在《太和正音谱》中被列为“杂剧十二科〞之首的是 A.隐居乐道
A.《XX鸡黍》 B.《陈州粜米》 C.《倩女离魂》 D.《两世姻缘》
11.周德清《中原音韵》概括元散曲的特点是 A.“情文相生,最不易与〞 B.“笔法纵宕,不为律缚〞 C.“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D.“词极古质,味亦恬然〞
12.被明代小说评论家金圣叹称为“第五才子书〞的作品是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金瓶梅》 D.《水浒传》
13.晚明时期,戏曲整理与出版成绩卓著,其中臧懋循编辑的一部戏曲选本是 A.《元曲选》 B.《六十种曲》 C.《盛明杂剧》 D.《古今名剧合选》 韩愈、欧阳修,其风格特征是 A.平易畅达,纡徐和缓 B.醇深典正,浑穆雍容 C.沉郁深切,厚重悲凉 D.慷慨激越,刚大豪放
15.明代万历后期文坛,影响最大的诗文流派是 A.唐宋派 B.竟陵派 C.茶陵派
16.明永乐至成化数十年间,诗歌开展进入了一个低谷,当时的流行诗风,在朝者为“台阁体〞,在野者为
A.“竟陵派〞 B.“茶陵派〞 C.“性理诗〞 D.“性灵诗〞 燉墩是明代前期成就最大的散曲作家,其散曲集名曰 A.《秋碧乐府》 B.《王西楼乐府》 C.《诚斋乐府》 D.《碧山乐府》 禛提倡“神韵说〞,追求的诗歌境界是
20.《骈体文钞》的编选者是 A.汪中
22.在清代词坛上,以比兴寄托为词学宗旨的是
23.清代小说《十二楼》属于
C.神怪小说 D.话本小说
24.陈端生的《再生缘》在文体形式上属于 A.词话
26.在近代诗坛上,南社诗人被称为
派诗人
27.在创作上,继承屈原、李白等浪漫诗人的传统,又受天台宗和华严宗的影响,作品想象奇特、语言瑰丽的近代诗人是 曰
A.《己亥杂诗》 B.《巢经巢集》 C.《散原精舍诗文集》 D.《人境庐诗草》
29.《老残游记》的作者是
30.汪笑侬激于时事,为宣传爱国思想自编剧目,改革 A.昆腔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一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一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一 頫
33.《聊斋志异》的素材来源主要有 中兴,主要表现为
35.近代小说空前开展,品种很多,数量很大,主要包括
非选择题局部 须知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12分〕
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如此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37.《三国志平话》
演述魏、蜀、吴三国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拥X反曹倾向。书中的人物形象,以X飞和诸葛亮最为突出。X飞勇敢、爽直、豪放不羁,疾恶如仇。诸葛亮如此料事如神,老谋深算。书中故事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故事情节更多地显示出传奇色彩,有些情节荒诞无稽。
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他们的诗歌才情焕发,声律绵丽。
苏曼殊有《曼殊全集》传世。苏曼殊诗多抒情之作,以七绝居多,轻清隽永,茜丽绵眇,间有俊逸豪放之作。
苏曼殊有不少情诗.如《为调筝人绘像》二首、《寄调筝人》三首、《本事诗》十首、《无题》八首等,写尽“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的无奈与凄绝。在红尘眷恋与禅心空无之间挣扎,热烈而哀感的诗情中透出些许冲破时代沉重的气息,有“一脉清新的近代昧〞。如《本事诗十章》(其九)。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一小题5分,共20分〕 偁的诗歌创作成就。
王禹偁兼擅各种文体,而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如此不乏平淡某某的风格。如其《村行》一诗写乡村信步的逸兴,语调平和而意态幽远,即景生情,物我相映,显得清新可喜。在文的方面,王禹偁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王禹偁的文章多有现实政治内容和鲜明的思想倾向。如其《唐河店妪传》,借歌颂一个机智勇敢的老妇人,揭露了宋代立国之初不修边防的危险形势,文易而思深。
王禹偁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之习,始为古雅简淡之作,并继承了韩愈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以表达恰当、明白易懂为根本准如此,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他的古文有开创之功。总的来说,王禹偁对宋初文风的变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1.简述白朴杂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
白朴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成为其文学创作的一个特色,而这特色在其杂剧《梧桐雨》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该剧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与以往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不同,它不仅仅局限于李、杨故事中的宫中宴乐、月下盟誓、华清出浴、马嵬之变,而把目光集中投向乱后归来但已经失去权位退居西宫的唐明皇的孤独和寂寞。前三折写唐明皇自以为太平无事,宠幸杨贵妃,
word
9 / 29
朝歌暮舞,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乱起,明皇西行避兵,途中马嵬兵变,“宛转蛾眉马前死〞。第四折写乱平之后,明皇返回长安,退为太上皇,在一个秋雨之夜,梦会杨妃,突然被雨打梧桐的声音惊醒,追思往事,无比感慨。整个第四折,用23支曲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安史之乱后唐明皇的孤寂落寞、哀伤幻灭之感,这是唐明皇的心灵独白,是一组极富情感冲击力的抒情诗。王国维说该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人间词话》),即指第四折所创造的悲凉意境。
42.简述《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综合地看,作者的目的一是借鬼神世界反映现实人间的社会现实,加以批判、揭露;二是肯定自我,幻想美好人生,是理想的寄寓。《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痴情〞形象。 (2)揭露科举考试的腐败和弊端,讽刺考官的昏庸和贪鄙。
(3)揭露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如《促织》写为了满足皇帝斗蟋蟀的享乐需求,老百姓“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的悲惨事实。《席方平》揭露了封建官府的暗无天日。
43.简述《儒林外史》塑造人物的特点。
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比如马二先生虽迂腐古板,差点儿上了洪憨仙的当,但在洪暴死之后,马二先生却为他办丧事,表现出古道热肠。随着小说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格的变化,小说采用的态度也不一样。如X进中举前,境遇可怜,作者对他虽有讥讽,但怜悯居多;中举后,他虚伪恶劣,作者对他进展了辛辣冷峻的批判。又如写王玉辉劝女殉夫,嘲讽了他的迂腐残忍,但他女儿死后,吴敬梓又以同情的笔触写了王玉辉内心的悲痛,从笑到哭,由理而情,表现他内心的波澜,揭示了人性和礼教的冲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一小题14分,共28分〕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轼诗歌的显著特色之一。诗的散文化,本非诗歌创作的正道,可苏轼才力横绝,无施不可,竞使其成为他矜才使气、翻新出奇的手段。苏轼的“以文为诗〞实际上是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的。如《百步洪二首》其一(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描写长洪汹涌奔腾的猛势,惊险壮美的景象,以与作者惊心动魄的经历与感受,并阐说人生哲理与禅悟。比喻连用是本诗主要的艺术手法,七个比喻一气而出,意象新颖离奇,创制古所未有的博喻,诗中充溢着诗人的才气。这是以文为诗的典型之作。
(2)苏诗的另一特色是以才学为诗,表现为好议论、使事用典。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乃为其弟辙送行之作。此诗的特别之处是将自然现象和人生感受皆转化为理性的反思,上升为深刻的哲理。
(3)苏轼作诗兼螽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且风格多样。其七绝吐语清丽精美,多传世佳作;七古气格雄健豪放,尤见才气纵横。苏诗的根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但就表现苏轼“坡仙〞的旷达品格而言,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如《东坡》,写踽踽独行于荒坡之夜的恬淡与自适,表现身处逆境却怡然自得的旷达情怀,风致超逸淡远。
45.试述《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在中国小说开展史上,《金瓶梅》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与第一部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如实地描写家庭目常生活和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中国小说描写对象的转换。为世情小说的规模涌现打出了一面自X一军的旗帜。它在艺术上较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有了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在创作方法、题材、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与语言艺术上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1)《金瓶梅》塑造人物,摆脱了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的缺陷。既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又能在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并且能够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2)《金瓶梅》用不加夸X和雕饰的白描手法写世俗人情,直书其事。不加任何评论.而是非美丑自现。作者善于抓住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让人物在其自身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和美丑。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比照和讽刺手法,
(3)《金瓶梅》的艺术结构,与以往的通俗小说相比也有很大进步。它将各色人物交织在一起加以描写,每一个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又常打破时间的顺序。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不再注重情节的曲折,而是突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网状的艺术结构。
(4)《金瓶梅》的语青比之前的通俗小说更加口语化、通俗化。它将北方尤其是某某地区的方言俗语加工提炼为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又大量吸取了市民中流行的方言、行话、谚语、歇后语、俏皮话等,熔铸成“一篇市井的文字〞。它的表示语言细密、丰富,时而平淡无奇,时而酣畅淋漓,人物语言如此生动活泼、妙趣横生,随着人物身份的不同而呈现出鲜明的差异。
答案: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