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法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代码:00453
一、单选
( A ) 1.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_____。
A.《教育法》 B.《教师法》 C.《宪法》 D.《义务教育法》
( C ) 2.教育法律规范由三个要素构成,即_____。
A.条件、内容和处理 B.假定、责任和制裁
C.假定、处理和制裁 D.处理、责任和制裁
( C ) 3.根据宪法和法律(包括教育法律)授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_____。
A.教育基本法 B.单行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 A )4.根据我国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学校事故一般适用_____。
A.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 B )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_____。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 B )6.一般说来,教育法规的解释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A..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B.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
C..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 D..学理解释和司法解释
( C )7.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是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是_____。
A.加尔文 B.胡格诺 C.马丁· 路德 D.林肯
( D )8.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权的结构一般由_____组成。
A.家庭教育权、学校教育权、教师教育权组成的
B.学校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学生教育权组成的
C.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教师教育权组成的
D.国家教育权、家庭教育权、社会教育权组成的
( A ) 9.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_____。
A.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 B.教育法律现象的存在
C.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 D.教育法律意识的存在
( D ) 10.《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系指______到______岁的中国公民。
A.0——16 B.0——.14 C.0——15 D.0——18
( D )11. 1995年,_____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教师法 B.高等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
( B )12.《教师法》属于______。
A. 法律 B.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规章
( D )13.《教育法》中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____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A. 教师代表大会 B. 学生会
C. 教职工代表大会 D.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
( C ) 14.教育法律规范由三个要素构成,即_____。
A.条件、内容和处理 B.假定、责任和制裁
C.假定、处理和制裁 D.处理、责任和制裁
( A )15.教育法律规范根据其基本职能可分为
A.调整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C.调控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 D.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 D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教育法制的基本内容
A. 教育立法制度 B. 教育执法制度 C. 教育守法制度 D. 教育监督制度
( B )17.______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征,也是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最基本的区别。
A.免费性 B.强制性 C.普及性 D.授权性
( C ) 18.根据宪法和法律(包括教育法律)授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_____。
A.教育基本法 B.单行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 A )19.根据我国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学校事故一般适用_____。
A.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 B )2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_____。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 B )21.一般说来,教育法规的解释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A..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B.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
C..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 D..学理解释和司法解释
( C )22.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是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是_____。
A.加尔文 B.胡格诺 C.马丁• 路德 D.林肯
( A )23.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_____。
A.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 B.教育法律现象的存在
C.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 D.教育法律意识的存在
( D )24.受理教师申诉的机关不包括_____。
A.主管的教育部门 B. 同级人民政府
C.上级人民政府对口的行政主管部门 D.行政机关个人
( B )25、 下列各项中____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A.校舍 B.学校 C.教学设施 D.教学成果
( C )26、____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新建学校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鉴定认可的制度。
A.教育督导 B.教学检查 C.合格评估 D.办学水平评估
( A )27.违法的种类包括一般违法和____两种。
A. 犯罪 B.违宪 C.特殊违法 D.违规
( C )28. 为了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法规是____。
A.《教师法》 B.《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C.《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D.《小学管理规程》
( A )29.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____。
A.国家财政拨款 B.城乡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捐资 D.教育专项资金
( C )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学士学位由____。
A.国务院学位办授予 B.教育部授予 C.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D.高等学校自行授予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立法
教育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教育法规的活动。
2.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是指主体以自己的独立行为依法行使权利的承担义务,从而使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3.教育行政执法
教育行政执法是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教育法规的活动。教育行政执法概念的要点是:(1)执法主体的特定性;(2)执法职权和程序的法定性;(3)活动结果:对一定对象的法定教育权利和义务产生影响。
4.学校事故
学校事故在此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特定的范围(在学校上学期间或学校所组织的活动中)。
5.学生申诉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教育法》及其法律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6.教育法律现象
教育法律现象是教育法规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存在形态及其与教育活动的联系,它是社会现象的特殊表现形式,由教育法规的产生、适用而引起。
7.权利能力
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8.教育法制
我国的教育法制,是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联系的,按照依法治理原则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方式,来管理规范各种教育活动的法律制度及其运行。
9.教育法律责任
教育法律责任是指由行为人的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引起的,应当由其依法承担的惩罚性的法律后果。
10.教师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11. 司法解释
指司法机关将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时对法律所做的解释。
12. 九年制义务教育:
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
13. 教育法律规范:
指反映统治阶级教育意志的,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教育行为规则。
14. 教育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简称法源,从不同的意义出发,对法的渊源有不同的理解。通常情况下,人们从形式意义来使用法的渊源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国家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不同效力和地位的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教育法的渊源则是指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15. 教育法律关系:
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6. 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17.教育政策
是政策的一个分支,是政党和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策略、方针和行动准则。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法规的调整对象。
(1)教育法规以教育关系为调整对象。教育关系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活动主体之间结成的关系。
(2)直接教育活动与直接教育关系及其特点(3)间接教育活动和间接教育关系及其特点
2.简述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关系。
(1)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之间存在共性,也有区别;
(2)教育法规和教育道德相互联系:一方面两者相互交叉并可以实现相互转化;另一方面两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表现在道德价值判断对制定教育法律规范起指导作用,法律是道德价值判断实现的保证;教育法律规范和教育道德规范在调整教育关系,规范有关教育行为过程中有互补作用。
3.简述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其特点。
(1)教育权利是教育法规赋予人们所享有的有关教育的权益,它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作为或不作为某种教育行为;教育义务是教育法规要求人们应履行的有关教育的责任,它规范人们必须作为或者不得作为某种教育行为。
(2)教育权利和义务主体同一性的特点及其产生基础。
4.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
(1)依据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社会角色不同,可以分为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两大类。
(2)依据主体之间关系的类型可以区分为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3)根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职能可以区分为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按照国家的法律强制运行机制(制裁手段)又可区分为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教育民事法律关系和教育刑事法律关系。
5.写出我国现行有效的教育法律及其生效日期。
学位条例(1981年1月1日);义务教育法(1986年7月1日);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1月1日);教师法(1994年1月1日);教育法(1995年9月1日);职业教育法(1996年9月1日);高等教育法(1999年1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年9月1日)。
6.简述建立教育法学的意义。
(1)建立教育法学是加强教育立法和健全教育法制的需要(2)建立教育法学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3)建立教育法学是提高教育人员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培养和造就一代知法、懂法、守法的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的需要
(4)建立教育法学是普及教育法规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形成遵守教育法规的自觉性,促进教育法规实施的重要途径
7.简述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
(1)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
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法规,其所体现的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利益的共同教育意志。
(2)教育法规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全社会性质。
8.构建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在立法技术上有哪些要求?
(1)教育法律规范表现形式配套:不同层次的教育规范性文件形成自上而下的实施体系。
(2)教育法规内容全面:教育法律规范所涉及的教育活动及其行为要全面;不同类型的教育法律规范要全面。
(3)教育法律规范的要素完整:教育法律规范内部的逻辑结构要完整。
9.简述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且损害必须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
(2)学校的违法行为;(3)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4)学校主观上须有过错。
10.简述教育行政执法的特征。
(1)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性的活动;(2)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法律性的活动;
(3)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活动;(4)教育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单方权威性的活动;
(5)教育行政执法具有主动性特征;(6)教育行政执法具有主体多元性特征。
11. 简述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与方式
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就是有关行政机关依据教育法规进行教育管理活动,直接影响或者直接涉及公民个体、社会组织有关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在实践中,教育法规运转机制的不同环节,教育行政执法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主要可以分为:
(1)推行教育法规实施(2)对公民、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遵守教育法规状况的监督检查
(3)进行教育行政司法
12. 简述教师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答案要点:(1)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试验的权利 (2)学术自由的权利
(3)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的权利
(4)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各种福利待遇的权利
(5)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 (6)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7)申诉的权利(8)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利
13. 教育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原则(2)重视德育原则(3)继承和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优秀成果原则
(4)公益性原则(5)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6)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7)国家法制统一原则
14. 教育法律关系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别:
(1)依据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社会角色不同,可以分为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两大类;
(2)依据主体之间关系的类型可以区分为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3)根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职能,可以区分为调整型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15.国外教育法规建设的特点与经验有以下几点:
(1)教育法规的完善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2)教育立法活动中重视教育专家的意见
(3)通过教育法案进行专项拨款,对教育发展起导向作用
(4)在教育法规的发展趋势方面,各国趋向于制定统一的成文法
(5)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确保教育法规的强制性质。
16.加强教育执法制度建设,首先要健全教育执法机构和提高教育执法队伍的素质;其次要做到对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坚决予以制裁。总之,我国的某些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对教育执法负有一定的职责。
17.教育立法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民主性原则(3)实事求是的原则
(4)稳定连贯性原则(5)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法规内容统一、协调的原则
18.(1)提出法律议案(2)审议法律草案(3)通过法律(4)公布法律
19.(1)必须是违反现行法律规范的行为;
(2)必须是违犯了被法律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3)一般是行为人故意侵害或者过失,即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法律特别规定者除外);
(4)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者,即违法者必须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行为能力。
20.(1)经费核拨、使用不当的法律责任(2)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
(3)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法律责任(4)在考试管理和招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法律责任
(5)忽视教育教学设施安全的法律责任(6)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21.相对于其它形式的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具有如下特征:
(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3)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四、论述题
1、(一)加快教育立法步伐,制定明确而系统的教育法律规范体系
(1)构建完善教育法规体系的立法技术考虑(2)加快教育立法步伐
(二)普及教育法律意识,提高人们执行和遵守教育法规的自觉性
(1)教育法律意识的含义及其意义(2)普及教育法律意识的途径
(三)明确教育法规的执法机构及其权力,对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坚决予以制裁
(要求500字)
2、(1)促进和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3)协调教育内外关系(4)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
要求:不少于500字。
3. 结合各国的历史经验和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谈你对我国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条件的看法。
答案要点:(1)充足的教育经费是普及义务教育必备的经济条件
(2)师资配置之质与量的保证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前提条件,可以从改革现行师范教育培养方案、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措施入手
(3)国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与接受义务教育的自觉要求是义务教育得以普及实施的主观精神条件
(4)追究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首先要明确能够依法追究的机构,其次,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要对本区域执行《义务教育法》的情况定期依法进行监督和检查,再次,对违反《义务教育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追究应有明确的处罚措施,最后,有关监察机构和司法机构应把《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情况作为监察和司法监督内容之一。
(要求500字)
4. 结合我国教育法学的发展及现状,谈谈你对我国教育法学发展趋势的看法。
答案要点:
(一)教育法学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
(1)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2)发展教育事业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3)历史经验的启示(4)教育立法活动起步
(二)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阶段可分为:
(1)问题提出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主要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教”的主张;
(2)体系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以《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3)学习基本定型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期间,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版;
(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主要包括我国教育法规体系及其地位研究、教育法律关系的研究、地方教育立法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立法的研究及各国教育法制比较研究等。
(三)教育法学发展趋势为:
(1)注重开展教育法学微观研究课题(2)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研学热潮,促进教育法学的普及与提高
(3)成立有关学书团体,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交流和讨论,提高教育法学的研究水平。
(要求500字)
5.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体现在:
(1)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之间具有共性
第一,二者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 第二,二者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
第三,二者具有共同的作用;第四,二者具有共同的实践基础。
(2)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之间存在差异
第一,二者的制定机关不同;第二,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第三,二者的实施方式不同;第四,二者的相对稳定性不同。
(3)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关系
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与党的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实践中需要我们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一方面要避免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借执行教育政策违背教育法规;另一方面,要避免把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以教育政策代替教育法规,这都将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求500字)
6.教育立法科学化的制约因素有:
(一)教育立法科学化受国家主要方针政策的制约(二)教育立法科学化受人们对教育规律认识程度的制约
(三)教育立法科学化受社会物质条件的制约
要实现教育立法科学化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 建立科学、民主的教育立法机制
1. 要提高立法人员的法律素质
2. 制定民主的立法程序,广泛听取立法意见和建议
3. 教育立法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人民的教育意志
(二) 依法清理、修改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教育法制的统一
1. 以《立法法》、《行政许可法》为依据,清理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
2. 加紧修订《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
(三) 加快制定实践迫切需要的教育法律,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
1. 要加紧制定《学校教育法》及其配套法规
2. 尽快出台《教育财政法》及其配套法规
3. 加快《教育投入法》及其配套法规的立法
(要求500字)
7.学校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制度不严,管理不善(二)设备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三)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
(四)体罚或变相体罚(五)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差,品行不良(六)安全保护措施不力
(七)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八)学生自尊心过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九)学生自身不良行为(十)其他突发因素
学校事故的防范措施有:
(一) 树立积极的防范意识
(二) 建立全程全方位的法纪、安全教育网络。“全程全方位”是指防范教育不仅要覆盖全体学生及其活动的全过程,而且还要覆盖教职工、家长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三) 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度
1. 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部门(处、室、组)责任制,岗位(个人)责任制及伤害责任追究制度
2. 建立和完善学生安全工作制度
(四) 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1. 加强对学校设施的安全管理
2.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3. 加强对体育课、课外校外活动的管理
4. 加强学生心理保护
5. 做好应急准备
五、案例分析
1、分析下列案例,说明其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法律事实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此类事件的预防措施。
1998年12月11日,某校举办98年冬季运动会。这天上午,该校初二(五)班一个学生正在铅球场上与其他小运动员激烈角逐,30多名同学在赛场周围呐喊助威。突然,这位同学因投掷的姿势不对,将5公斤重的铅球投偏了方向,铅球飞出投掷区,砸向了站在离投掷点7米多远处的同班同学小王的头部。小王当场倒地,眼睛翻白,不醒人事。
答: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教育民事法律关系和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学校运动会组织人员为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应承担受伤学生的医疗费用,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行政责任。
此类事件的预防措施:(1)提高教育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3)运动场地的具体安全措施。
2、分析下列案例,说明其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法律事实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此类事件的预防措施。
案例:某校学生李某因作业没做好,任课老师遂用缝衣针扎其手指,其右手拇指留有明显针眼痕迹。据了解,该教师还扎过其他同学的手指。
答: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因学生未产生医疗费用)
法律事实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教师用针扎学生手指的行为,是侵犯学生身体的行为,由于未造成严重损坏后果,主要承担行政责任。
以及此类事件的预防措施:加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