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大学称为()
A.乡学B.党庠C.州序D.泮宫
2.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小生产劳动者思想和利益的学派是()
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
3.荀子认为“解弊救偏”的最好办法是()
A.有教无类B.教亦多术C.举一反三D.兼陈中衡
4.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方法是()
A.帖经B.墨义C.八股文D.诗赋
5.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段,其中“小学”的教育内容以()
A.识字为主B.学事为主C.穷理为主D.阅读为主
6.开我国近代新型综合性大学之先河的是()
A.广州同文馆B.京师同文馆C.时务学堂D.京师大学堂
7.发生在“百日维新”时期的留学活动是()
A.庚款留美B.赴日游学C.派遣留美幼童D.留法勤工俭学
8.康有为关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设想主要体现在()
A.《大同书》B.《新民说》C.《长兴学记》D.《孔子改制考》
9.率先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学的民国大学是()
A.北京高等师范学校B.南京高等师范学校C.北京大学D.清华大学
10.抗日民主根据地设立的文化艺术学校是()
A.上海大学B.高尔基戏剧学校C.苏维埃大学D.鲁迅艺术学校
11.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相关的著作,除了《理想国》外,还有()
A.《政治篇》B.《经济篇》C.《法律篇》D.《社会篇》
12.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主要代表作是()
A.《教育学原理》B.《雄辩术原理》C.《教学论原理》D.《论雄辩术原理》
13.中世纪骑士教育主要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教育被称为()
A.母亲教育阶段B.父亲教育阶段C.侍童教育阶段(第三阶段14、15-21岁)D.礼仪教育阶段
14.1517年发生在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人是神学家()
A.维多里诺B.伊拉斯谟C.马丁·路德D.加尔文
1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在每一个城市为12-18岁的少年设立一所()
A.母育学校B.国语学校C.拉丁语学校D.大学
16.1636年美国设立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
A.实科大学B.哈佛学院C.哈佛大学D.玛丽学院
17.1861年,斯宾塞出版了他的教育代表作()
A.《教学论》B.《英国教育论》C.《英国教学论》D.《教育论》
18.英国1902年颁布的法案旨在解决中央与地方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这个法案叫()
A.《白特乐法案》B.《巴尔福法案》C.《巴特勒法案》D.《巴尔玛法案》
19.1964年德国《汉堡协定》的制定,使得德国教育形成了()
A.分裂的制度B.互补的制度C.和谐的制度D.统一的制度
20.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对幼儿的训练,这里的幼儿主要指()
A.2-5岁B.2-6岁C.3-5岁D.3-6岁
二、多项选择题
21.“六艺”教育中有“大艺”、“小艺”之分,其中属于“大艺”的有()
A.射B.礼C.乐D.数(小艺:书数,大艺:礼乐射御)
22.清代以“朴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书院有()
A.经精舍B.东林书院(‘实学’)C.学海堂D.漳南书院(六艺教育)
23.严复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包括A,B,()
A.新民德B.鼓民力C.伸民权D.开民智
24.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中出现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包括()
A.洛克B.伏尔泰C.卢梭D.爱尔维修
2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许多教学原则,主要有()
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随意性原则D.彻底巩固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三、填空
26.孟子第一次明确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27.汉代私学学生求学可分及门弟子与著录弟子两种
28.唐代科举考生的来源有两类,由地方选拔的被称为‘生徒’(乡贡。凡不属于国子监、诸学馆的学生,可以向所在州、县官府报考;生徒。这是朝廷所设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以及各地方州、县学馆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内考试合格以后,便可直接参加朝廷于尚书省举行的科举考试,也称为省试。)
29.1872-1875年的洋务派派遣留学生是中国第一次官费留学,首开中国近代留学之先河
30.20世纪20年代爆发的收回教育权运动 运动,反对欧美传教士在中国所办教育教会,直接促成中国政府颁布对教会学校的管理条例
31.在古罗马共和时期,法律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十二铜表法’
32.1787年的美国宪法没有对教育的权利做具体规定,举办教育事业的权利属于各州
3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当有一定顺序,应通过管理、教学和训育 三个阶段完成
34. 1959年法国戴高乐政府颁布的两项教育法律是《教育改革法令》和《国家与私人学校关系法案》
35. 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四、名词解释
36. 求放心
‘求放心’是孟子对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表述。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所谓‘放心’,指的就是人在后天所丧失了的善端,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
37.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是魏晋南北朝时的选士制度,选官事宜主要由各级中正官主持。中正的职权是对本籍贯士人的‘品’(家世)、‘状’(才德)予以评价,按三等九级定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逐级上报到司徒,司徒咨吏部待用,按品级高低,授予相应的官位。
38. “快乐之家”
著名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创设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的盂都亚宫廷学校,也成为‘快乐之家。’维多利诺既重视德育和体育,又重视智育和美育,盂都亚学校充分体现了其办学、教学的特点
39. 绅士教育
洛克认为英国教育的重点应当放在绅士教育上。其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带有明显阶级性,认为从绅士阶段培养出人民的领袖和政治、道德的管理者,当他们受到适当的教育后,可以影响社会其他阶级并使他们有条理起来。
五、简答题
40. 简述韩愈关于教师问题的思想
1)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
2)明确了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是目的,授业与解惑是过程与手段
3)提出择师的标准:学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4)论述了师生关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1. 简述梁启超培养‘新民’的主张
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诸如国家思想、权利思想、政治能力、冒险精神以及公德、私德、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气、毅力等。可以看出这种新民正是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
42. 简答经院哲学的产生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源于2世纪的教父哲学,真正形成于11-12世纪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以‘经院’(即教会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二是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理,是基督教神学理论化、专业化的产物。经院哲学论证对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客观上促进了古典学术和文化的传播,力图使理性与信仰协调一致,在宗教的形势下孕育着理性的精神,给理性一定的合法地位,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和方法;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促进了大学的自由探讨,有利于大学的发展。
43. 简答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所说的“自然”包括:(1)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依据,从自然中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以自然为借鉴,模仿自然。这样,教育的进行就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有序。(2)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教育要根据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论述题
44. 试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1)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心任务,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①在教育对象上,坚持“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在民众教育中又坚持“成人教育第一,儿童教育第二”;②在教育内容上,以革命战争所需要的内容为主;③在教育形式上,坚持灵活多样,以非制度化的教育为主;
(2)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①在教育内容上,联系当地当时的生产和生活实际;②在教育组织形式上,注意适应当时当地的生产需要;③要求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劳动;
(3)依靠群众办学:①成人群众教育群众自己办,民主政府给予指导;②普通教育中依靠群众的力量,普通小学由群众自己办理或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③干部不脱离群众,尽量考虑群众工作的实际需要;
45. 试述杜威的‘教育本质’
杜威是20世纪上半期儿童中心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心理学、教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不同角度,论述了教育的本质。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三个重要论点。
(一)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它有三个从低到高的层次。一是指因为儿童从未成年到成年,就其生理方面来看,儿童“有机体”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二是儿童从未成年到成年,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个人从经验中学习而获得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儿童虽然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但是成人和教育者对他们进行“辅助”也是必要的。学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儿童具有“不断生长”的欲望,学校教育价值怎样,要看他能将这件事办到什么程度。三是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成人和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习惯与品性的形成。
(二)教育即生活
杜威指出,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教育应该利用儿童现有的生活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三)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
在杜威看来,经验是世界的基础,教育就是通过儿童自身活动去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获取经验。“经验是世界基础”的观点引申出他“一切学习来自经验”的看法。他认为,教育就是通过儿童的活动去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人类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必须以旧经验为基础来解决问题。因此,杜威说:“教育就是继续不断地重组经验,使经验的意义格外增加,同时使控制后来经验的能力也格外增加。”
答案:佚名